2013年,垂直電商集體沉寂了。
相對2012年,垂直電商在2013年幾乎沒聲音了。即使時而有聲音發(fā)出,也大都是負面的消息,諸如“麥考林將要退市”、“凡客欠款風波”“紅孩子不紅了”之類的唱衰報道,我們不禁要問垂直電商到底怎么了?
當然了,垂直電商的媒體關注度下降也與互聯(lián)網變化較快有關,畢竟媒體都是追逐“熱點”的。不僅僅是媒體追逐熱點,資本、人才都是追逐熱點的,一些“熱點”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拿了風投的錢就敢給你工資翻倍,那么人才也跟著去了“熱點”行業(yè),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。這點峰哥感觸比較深,因為峰哥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從游戲轉向電商,再轉向移動互聯(lián)網,現(xiàn)在他們又轉向了互聯(lián)網金融、大數據類公司。
再看看2013年的各種綜合類互聯(lián)網大會,幾乎都少了電商的分論壇,取而代之的是“大數據”、“互聯(lián)網金融”、“O2O”等一些當前階段較火的概念。峰哥相信過不了兩年這些概念也將會被取代,這就是互聯(lián)網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我們無法改變它,只能順從它。
垂直電商本身就是偽命題 其實峰哥一直覺得“垂直電商”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,那就是一個概念,與“互聯(lián)網思維”一樣都是概念,而這些概念都是為那些另有目的的人準備的。從峰哥FA的經驗來看,創(chuàng)造或者應用這些概念的人,都是為了獲取投資人關注而去應用這些概念的,說直接點就是為了融資。
這也就是雷軍所述的“站在風口上,豬都會飛”,有時候風不夠大的時候,這些人會自己“造風”。通過“造風”,本來只能融200萬美金的項目一下就能融到千萬美金,市值也跟著翻了好幾倍。
你看看尚品網、走秀網、唯品會、聚美優(yōu)品、酒仙網、好樂買等這些所謂垂直電商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的商業(yè)模式就僅僅是一個“搬箱子”的過程,在過程中將品牌商的貨物搬到網上來賣。由于完全受限于品牌商的貨物供應,故他們無法構建競爭壁壘。這些電商與其說是垂直電商,還不如說是品牌商的分銷渠道或者是品牌商的電商代運營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那么要這些電商做什么?
品牌商完全可以自己做,畢竟互聯(lián)網不像傳統(tǒng)零售那樣,還有門店租金等成本。
再看看凡客、PPG、大樸、維棉、初刻等另一類垂直電商,你又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做的不就是品牌商做的事情嗎?何以稱得“垂直電商”。如果是一個品牌商,他沒有必要只在互聯(lián)網銷售,而是應該想想如何將銷售通路鋪的更廣,如果開發(fā)出更好的產品上。
所以峰哥認為垂直電商那就是個偽命題,并沒有所謂的垂直電商,只有品牌商分銷渠道與品牌商。
垂直電商生死線,到底往哪走
正如你看到的那樣,2013年垂直電商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過。這主要與垂直電商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舉棋不定,猶豫不決有關,因為他們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做什么。
在他們面前,向左走是做綜合平臺。像京東那樣華麗的轉身,那樣他們可以擺脫繁重的庫存,擺脫高昂的流量成本,因為這些風險可以全部轉移到“賣家”身上,但是掙的也少了。就像是線下的Shopping Mall,Shopping Mall本身不賣貨,而是通過搭建顧客與商家的橋梁盈利,Shopping Mall的免費巴士更與電商平臺的免費物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但是要做好Shopping Mall肯定不是這樣簡單的搭個橋梁那么簡單,因為Shopping Mall更多的服務是顧客,而不是商家。如何吸引顧客、優(yōu)化顧客的決策效率、降低顧客投訴率、提升顧客回訪率等這都是所有平臺電商需要考慮的。
向右走是做品牌商,做一個有個性的品牌,像優(yōu)衣庫、ZARA那樣。如果是做品牌商就不必考慮流量獲取的成本了,畢竟和賣貨掙的相比那都是小錢,甚至大多數電商都不收取你的流量費用,直接采取銷售分成的方式。對于你而言,電商就是個分銷渠道,你可以同時在多個電商平臺開店。你考慮的重點也不再是流量了,而是如何打造品牌文化、提升產品研發(fā)效率、控制周轉效率等商業(yè)問題了。你甚至可以學小米做輕公司,不自己搭建生產線,但是你一定要發(fā)掘與眾不同的品牌。
向前走是做媒體,自己給自己供血、供流量。就像是螞蜂窩、豆瓣、威鋒網、虎撲、騰訊、360等,他們本質上并不是電商,而是媒體。即使樂蜂網也是通過媒體發(fā)家的,電商只是他們變現(xiàn)的一種方式而已。其通過互聯(lián)網工具或內容吸引用戶,再通過電商變現(xiàn)。當然了真的把媒體做好了,也不見得只做電商了,因為變現(xiàn)的方式有很多。
向后走是代運營,為品牌商做電商服務,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二道販子,將品牌商的產品販賣到互聯(lián)網渠道,這其實就是一條死路。因為這非常不符合互聯(lián)網特性,互聯(lián)網的最大的特性就是扁平化,品牌商可以和用戶直接溝通,那么怎么會有代運營的生存空間?難道是品牌商無能力去做電商,還是說品牌商不知道天貓雙十一350億,沒看清趨勢?
上述方向都是垂直電商可能走的路,其中左、前是峰哥比較看好的路。不過如果你還要執(zhí)意要用綜合平臺電商的玩法去做垂直電商,峰哥對你就只剩下欽佩了。流量成本高昂不說,用戶體驗你也拼不過綜合電商,要知道對于用戶而言,追求的是便捷、便宜、多樣化的選擇,而不是少數派的大眾商品。 其實峰哥認為非要做垂直電商,破現(xiàn)在的困局還是有方法可言的,那就是壟斷銷售,不過這樣的方法或許并不適合大多數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